如何正确激励用户完成既定学习任务?(这有高招)发表时间:2019-11-07 15:18作者:叮叮开课 相信大多数网校平台都都碰到过用户买了课但不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虽然用户的钱收了进来,但不完成学习任务就代表老师不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知识是否都理解和吸收,也就意味着平台想要推荐其他课程或培养用户粘性方面大打折扣。 那么,如何才能用正确的方式且有效的激励用户完成老师既定的学习任务呢?本文深度剖析了一些在用户学习激励方面做到比较好的在线教育App,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与启发。 现如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普及,人们的学习习惯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大多数人更加倾向于在线课程,随时随地即可学习。所以在线教育机构推行APP,加强部署移动端教学业务,已然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不过,即便能给予用户以学习方便,但是否能帮助用户克服拖延症问题呢?事实上,当下我们的用户并没有那么积极,包括学习很多用户也都是看录播,老师既定的课后作业完成率也并不那么高,这种情况下,应当如何正确解决?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这些在此领域有成功经验的在线教育APP他们是如何做的。 第一,用户学习,激励体系设计 其实,大多数在线教育APP内都存在此类激励体系。区别在于要想真正的激励用户学习,完成既定学习任务,方便机构运营,在整个激励体系设计上恐怕不那么简单。 ①积分兑换,我们熟知的腾讯课堂APP内课程分为两类,即免费或收费,付费课必须使用课点兑换才能观看,课点你可以付费购买也可以用积分兑换。当用户观看课程后,即可获得与课程时长相对应的积分,比如:积分达到100能兑换1课点。那么,这种情况下,想要得到更多的课点必须观看更多的视频。 ②课程打卡计划 以网易公开课APP为例,网易为用户设计打造了名为“一万分钟学习计划”来刺激用户加入这个计划中,注册网易公开课APP的用户可以将课程纳入学习计划中,并且可以设置自己每天的学习时间,完成学习打卡任务。这个计划另一巧妙之处在于,用户在我的一万分钟计划内可查看学习排行榜,刺激用户不断学习。 总结:用户激励体系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激励用户多学习,增强与平台间的粘性,完成学习所获得的积分是为了更好进行课程转化。 第二,网校平台自身运营 网校平台协助用户更好的完成课程学习是为了更好的二次转化和粘性的建立。这里介绍几种巧妙的运营手法供大家参考。 手法一:限时学习+学费返款 案例:某在线网校平台在新课程研发阶段,为了尽快获得一批种子用户来给新上线课程做体检,做了这样一步操作。将新上线的课程限时出售,且以最优惠的价格,当然到这一步是大家通常新课程上线的一贯做法,但巧妙之处就在于,这家在线网校平台增加了一步,即“限时学习,规定时间内学完课程并提交作业,老师批改合格后,用户拿回一半的报名费”。先交费在学习,学完还返现金,你心动了吗? 手法二:上课提醒设置,自由渠道+运营者发布 为什么要设置上课提醒呢?其实现在的学生并没有那么积极,大部分上课没有那么守时,所以上课提醒发布是必要的。目前,在线网校平台均会通过微信服务号、手机短信、微信/QQ社群等地都会发布上课提醒,不少平台还设置了课程班主任这一角色,用户必须加班主任完成合同签订、课程权限开放等等,班主任也加入了上课提醒通知发布这一环节,通知到每一位学员的微信号上。 手法三:班主任角色带班制度 用户报名后就会被提醒加课程班主任。每一个班都设有班主任/助教,负责督促用户学习,有些甚至还要进行作业批改。 三、从运营角度不断刺激用户完成课程学习 以网易云课堂APP为例,这家在线教育平台在产品及课程研发方面的运营做得特别好。 ①开发APP探索功能 该功能为平台用户提供了所学课程的相关推荐课程,以便于更好的帮助用户进行此类课程的系统化学习。 ②新课程的研发和运营 对于新课程研发团队而言,通过平台间的课程差异化运营是提高课程购买率的关键点之一。 利用社群不断刺激平台用户学习,比如用户成功购买课程之后,邀请加入社群,群内培养高活跃度的学员成为群内的KOL,通过积极引发课程相关内容讨论、晒学习进度和完成情况,激励用户完成学习任务。 四、限时活动设计 知名在线教育平台沪江网校APP映入眼帘的就是“全额奖学金班”的活动页面。 活动方式:当用户报名并进入指定课程之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60%的课时,用户就可以得到沪江网校返还缴纳的40%学币,当用户百分百学完课程后,返还剩余的60%学币。当然学币是不可提现的,并且具有时效性,规定时间未使用即作废。这样做大大提高了用户学习的积极性,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本文总结:想要推进用户更好的完成既定学习任务,就必须在用户能偷懒的任意环节上,设置激励体系,正确的运营。希望本文可以给大家带来启发。
文章分类:
招生方案
|
|